——纵观向海湿地文化久盛不衰之动力源泉
“向海湿地文化”这一概念,是2008年1月26日由《风车》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来的。几年来,《风车》文学季刊已成为弘扬向海湿地文化的载体,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向海湿地文化,既具有地域特征又具有人文特征,是通榆文化现象的核心、精髓和灵魂,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吉林西部文化现象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神奇独特。人类创造了历史、传承了历史、发展了历史。向海湿地文化现象,出现在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。通榆境内的敖包山等三十八处古遗址出土的陶器、陶片和细石器等林林总总的文物,充分证明五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,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印迹和清晰的文化踪影。
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,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的向海湿地文化。通榆这方得天独厚的仙鹤迷恋的土地,经过沧海桑田,沿着文化的阶梯不断地攀登,崇尚和谐,追求文明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,鲜活而又具体,生动而又辉煌,有着强大的生命力。
在熠熠生辉的向海湿地文化中,年画、摄影、文学、楹联、书法、工艺、考古、戏剧、生态、旅游、出版、健身等文化现象已成为主流文化,代表着向海湿地文化的发展方向。在向海湿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,涌现出一大批不同领域、不同岗位、不同年龄标志着通榆文化水准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。
明时举业,盛世兴文。在文学创作上,更是佳作不断,人才辈
出。他们是(以姓氏笔画为序):
丁 利 于立红 于弘涛 于家祥 于海波 万雨苗 马今才
马玉平 马丛明 王玉玲 王四鸿 王 兰 王礼林 王廷贵
王 炎 王延年 王迎秋 王金江 王金良 王忠伦 王国友
王宝珍 王珂文 王育富 王信林 王洪涛 王晓妍 王 甜
王继民 王淑春 支福华 邓立辉 邓有权 方会才 方好伦
方克颖 邓桂侠 艾立发 艾明波 石金山 叶占山 龙智颖
田志红 田忠智 田 茵 史春梅 白广文 尔连大 包玉中
包 军 包金莲 冯万林 巩 固 朱万明 朱春宏 朱家安
朱 晶 朱雪峰 任丽红 刘长青 刘凤兰 刘兴民 刘志成
刘志君 刘伯哲 刘欣欣 刘 伟 刘承年 刘 畔 刘 锋
刘景龙 刘俊丰 刘俊道 刘国华 刘国胜 刘建文 刘建国
刘显杰 刘树华 刘殿芳 闫万军 闫树全 许 丽 陈文军
陈庆辉 陈宝林 陈宝琳 陈秉道 陈鹏举 牟立新 孙万春
孙玉祥 孙玉琳 孙国玉 孙明栋 孙福昌 远宝尺 苏万江
苏雪松 杨玉田 杨树春 李 万 李元汗 李长友 李长江
李世新 李永志 李 英 李雨苗 李秀君 李国军 李国祥
李俊英 李 炯 李洪峰 李晓兰 李淑坤 李锐士 李喜军
李德文 肖立新 肖 峰 吴 才 吴云峰 吴云辉 吴玉芬
吴光浴 吴秀发 吴 姝 吴 勤 何 颖 佘凤华 佟立辉
张万田 张云杰 张水田 张玉斌 张占文 张立东 张东炜
张亚杰 张丽玫 张连政 张连恕 张延峰 张雨丰 张雨更
张秉正 张春元 张春林 张柏石 张树山 张树森 张 剑
张 富 张艳丽 张艳波 张砾元 张崇元 张 颖 张庸林
张维国 张淑荣 张 辉 陆崇君 林宝庆 武万新 范士金
范长顺 范明食 苑景林 胡炜东 胡海学 罗文礼 季丽敏
金旭光 金维汉 庞胜军 周丽梅 果 久 孟庆芝 孟庆国
孟繁华 孟繁奇 赵 玉 赵玉坤 赵立民 赵佳民 赵洪峰
赵洪涛 赵 俊 赵福山 侯庆居 费柏瑜 费景轩 夏远志
夏彦哲 贾广耀 贾忠义 段有江 崔志刚 崔 征 高云山
高成祥 高红岩 高春山 高春林 高洪贤 郭 志 徐庆春
徐 荣 徐振良 徐淑梅 徐德运 黄文龙 曹秀芝 常 达
商淑丽 商智刚 盖云亭 盖刘芳 梁 臣 扈春风 曹英杰
曹晓慧 董 革 董殿生 彭福侠 韩玉莲 韩玉清 韩志辉
韩基民 葛筱强 程秀海 傅铁权 傅 英 傅铁铸 焦 军
焦春保 谢富强 廉百昌 蔡大刚 管有贵 翟明华 稽永刚
潘 嵩 薛 龙 戴振国 魏国勇
文坛已千旅,楹界又一军。作为向海湿地文化精华的楹联,开始走进千家万户。楹联创作方兴未艾,创作队伍异军突起,为弘扬国粹做出了新的贡献。他们是(以姓氏笔画为序):
于家祥 马秉阳 王金江 王 春 白广文 巩 固 刘子霞
刘显杰 刘艳欣 刘 锋 刘喜林 孙慧娟 孙福昌 李锐士
杨玉田 杨树春 吴云峰 吴光浴 吴 勤 邱 桦 何玉林
汪润吉 张永强 张连恕 张凯军 张 威 张晓兰 张崇元
孟繁奇 胡 成 胡炜东 胡海学 贾红梅 贾继实 高洪贤
高承祥 高春山 高春林 徐振良 黄文龙 盖云亭 董庆奎
韩基民 韩鹏环
这些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创作的作品,有些曾在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并在省和国家获奖,一些已结集成册出版发行。
特别是《风车》创办四年来,我们惊喜地看到:通榆这块丰腴殷实的土地,养育了勤劳、贤 达、聪慧的通榆人,文学领域人才辈出,后浪推前浪,一浪高过一浪。老一辈炉火纯清,后来者才华横溢,新一代脱颖而出。办刊之初,就发现了很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作者王春雁、魏波等;一年后,具有创作天赋的贾继实、邱桦、刘子霞、刘艳欣、袁宝东、王春、张凯军、周守文、郭洪伟、周勇等作者又脱颖而出;最近,又发现了富有一定文学素养的新作者于海新、雷贺、袁晓超、郭德华、赵玉、夏彦哲等。这预示着通榆的文学创作形势将更加如火如荼,欣欣向荣。
在创办《风车》文学季刊的过程中,新军突起,新人辈出,新作潮涌。这些青少年是:
韩 笑 郑召祺 于 婷 刘 洋 李迪月 邓舒予 李莹莹
姜芳芳 闫 妍 张 毅 汤丹丹 王艳林 吕凤丽 胡宝帅
逮 原 丁洪男 孙一丹 王立强 田 昊 马富荣 商 平
李明卓 张天博 穆 然 罗 阳 刘 剑 王 译 雷佳伊
胡添婷 孟凡卜 侯凌宇 刘婷婷 暴 晓 李登科 李晶波
王景通 胡宝安 江明月 马梓峰 段智健 吴 琼 张竞月
麻锶元 贾闳贺 于泓跃 张 琦 赵晓牧 冠天达 刘 聪
梁 佳 李婷婷 张 琛 刘旭莹 孟祥畔
这些新人的涌现,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。我们欣慰地看到:向海湿地文化的弘扬必将后机勃发,持续发展,动力无限,前途光明。
与此同时,形成了不同时期、不同学科、不同层次的主流文化枢纽,推动了向海湿地文化的蓬勃发展,引领着向海湿地文化前进的方向。20世纪80年代,远宝尺主编的《习作》是通榆第一份文学小报,成为通榆第一块文学创作园地,发现、培养和推介了一大批文学创作上的有志青年。孙福昌创办的20期文学小报《榆芽》标志着通榆县农村文学创作事业的崛起,对活跃农村文化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。王继民创办的文学期刊《无名花》坚持四年之久,在县内外文学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张树森等人主办的文学小报《杏花》,誉驰通榆西部草原。张煜龄主办的文学小报《榆钱》,初步彰显了文学艺术的强大魅力。20世纪90年代,房晓东主编、出版的反映全县“四个文明”建设成果,特别是党的建设成果的报告文学集《鹤乡风范》,参与作者近60人,对通榆文学队伍的壮大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。白光耀、王克文、盖云亭、王育富、孙玉琳主办的《鹤乡报》,是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文艺报,有力地推动了通榆的文化建设。吴勤、盖云亭主办的文艺报《诗词书画》,汇集了全县的书法绘画艺术人才,对于展示通榆的书画艺术成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段有江、李锐士主办的文学小报《丹顶鹤》,再一次掀起了全县文学创作热潮。贾继实主编的《雪浪花》圆了中学生的文学梦,激发了青少年热爱文学、创作文学的热情。现在,房晓东主编的《风车》文学季刊已成为全县文学爱好者施展才华的平台、宣传推介通榆的窗口、培养文学新人的摇篮。李锐士、董革主编的《天工》,吴云峰主编的《鸿兴艺苑》,张发、郭洪伟、李洪峰、孟庆常主编的《草原书画》等文学报刊,在继承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特色文化,为促进通榆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,在周边县(市、区)乃至全省、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。
楹联教育基地的创建,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,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独具的楹联文化艺术,全面提升向海湿地文化的品味��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。现在,中国楹联学会已批准第九中学为楹联教育基地,实验高中、同发中学、实验小学、第二小学、边昭中心校等五所城乡中小学申报楹联教育基地工作已经就绪,为弘扬国粹,创造、提升、展示向海湿地文化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。高洪岩主编的《中国对联集成·吉林卷·通榆分卷》,既展示了楹联创作成果,又是学习楹联创作的县域教材,更是向海湿地文化的精华。
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向海湿地文化更加灿烂辉煌。老年诗词书画研究会、老年体协、老年科协,作家协会、楹联艺术家协会、摄影家协会、美术家协会、书法家协会、民间艺术家协会、戏剧家协会、音乐家协会、舞蹈家协会,太极协会、秧歌协会,演唱协会等各类协会如雨后春笋,在通榆大地迅速崛起,生机盎然,活力无限,已成为各个领域、各条战线、各个层次文化的旗帜,引领着向海湿地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,功不可没!
特别是育才、兴华、团结、繁荣、东盛、开通、铁西南、铁西北等九大社区成立后,随着争创“五型”标准社区活动的开展,文化活动空前活跃,不断推向高潮,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,使全民性的向海湿地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。
向海湿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,凝聚了通榆几代人、几十代人乃至几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,是集体智慧的结晶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。目前,向海湿地文化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,为经济快速发展、社会全面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。向海湿地文化的崛起、发展和弘扬,预示着通榆文化的春天已经到来。奋力实现通榆的腾飞离不开向海湿地文化的振兴。热爱文化、展示文化、丰富文化,已成为通榆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,已成为通榆和谐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春风化雨,春华秋实。我们相信:向海湿地文化资源挖掘、开发、利用之时,必将是通榆崛起、腾飞、辉煌之日。让我们为之感动、为之振奋、为之拼搏!